中蜂囊狀幼蟲病是由囊狀幼蟲病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蟲傳染病,俗稱“蜂瘟”、“爛子病”等,此病具有傳播快、發病率高、危害大等特性;對于我國的中華蜜蜂危害性極大。下面趣蜜蜂小編為大家介紹下中蜂囊狀幼蟲病的防治方法吧。
中蜂囊狀幼蟲病病原
中蜂囊狀幼蟲病是由蜜蜂囊狀幼蟲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蟲傳染病,此病具有傳播快、發病率高、危害大等特性;對于我國的中華蜜蜂危害性極大。這種病毒在活體外失毒的溫度為59℃,在室溫干燥狀態的病毒可存活3個月;在陽光照射下,干燥狀態的病毒可存活4-6小時;夏天室溫條件下,在蜂蜜里的病毒可存活1個月。
中蜂囊狀幼蟲病病因
中蜂囊狀幼蟲病多發生在春季,有時10~11月也發病。中蜂囊狀幼蟲病發病原因主要與氣溫有關,溫度低,溫差大,蜂群保溫差,易發病,特別是早春寒流襲擊后,病害發展更為迅速;而隨著氣溫升高患病幼蟲逐漸減少,夏季常自愈。
中蜂囊狀幼蟲病傳播
中蜂囊狀幼蟲病是由病毒引起,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染;蜂群中帶毒成蜂是病害的傳播者,病毒通過污染蜜料形成傳染源,再通過工蜂的飼喂活動傳播至健蟲。早春及初冬,被感染的工蜂則是傳染源。經口傳染,病毒隨食物進入幼蟲體內。
中蜂囊狀幼蟲病癥狀
中蜂囊狀幼蟲病的潛伏期為5~6天,患病6天后幼蟲死亡,患病幼蟲大多在封蓋內死亡;發病初期出現“花子”,接著即可在脾面上出現“尖頭”,抽出后可見不甚明顯的囊狀。死亡幼蟲呈黃褐色,尸體不腐爛,無粘性,也無臭味而只是表皮增厚,變得粗糙,里面充滿顆粒狀液體,用鑷子夾出形成囊狀,外側一頭尖上有黑點,尸體干枯后皺縮扭曲,頭部上翹,形成“龍船狀”硬皮。
中蜂囊狀幼蟲病診斷
對疑似囊狀幼蟲病的蜂群,可從蜂箱中抽出剛封蓋的脾1~2張,將蜜蜂抖落后觀察老熟幼蟲是否有死亡,是否有花子脾出現,是否有房蓋穿孔等情況。如果出現封蓋子脾上出現花子脾和開口蜂房,死亡幼蟲頭部上翹,形成勾狀,而且無粘性、無臭味時,即可初步診斷為中蜂囊狀幼蟲病。
中蜂囊狀幼蟲病預防
合并弱群,加強保溫,保持蜂群有足夠的飼料,人工補充飼喂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飼料,可以有效地增強蜂群的抵御能力。同時也可以選擇抗病性較強的蜂種,這樣可以很好的增加蜜蜂對病毒的抗性。
中蜂囊狀幼蟲病治療
近年來經過不斷研究和分析,終于研制出了中囊抗體,大多數蜂農使用后反應效果很好。每500克中囊抗體可用于80脾蜂的治療或預防,將中囊抗體、糖和水按照1:5:3的比例進行混合調制成混合制劑,每脾蜂每次飼喂混合制劑18-19克,每兩天使用一次,使用3次即可完全治愈。